全球貿易格局變革:多元視角解析美元霸權與關稅政策

全球貿易局勢的多元視角

近期,美國總統推出了激進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球貿易格局的巨大變革。這一政策在地緣政治和經濟領域引起了廣泛爭議,不同立場的觀點截然不同。

在探討這個復雜問題之前,我們需要明確一點:自由市場和全球貿易是有益的。貿易本質上是自願的行爲,只有雙方都認爲能從中受益才會進行。因此,貿易不是零和遊戲。國家間長期存在貿易不平衡也有諸多合理原因。我們認爲,所有關稅及互惠關稅都是有害的,會損害全球經濟增長和生產力。盡管如此,關於國際貿易失衡的運作機制、成因以及關稅對資本流動的影響,仍存在巨大分歧。這正是本文要重點探討的內容。

總統的貿易觀點

在總統看來,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是貿易夥伴佔便宜的對象,巨額貿易逆差就是明證。他認爲,這些逆差是主要貿易夥伴(如中國、歐盟和日本)實行保護主義政策造成的。總統用來計算"互惠關稅"的方法表明,他認爲持續存在的貿易逆差毫無道理,完全是保護主義導致的結果。

總統眼中的保護主義政策包括:

  1. 關稅壁壘
  2. 有利於本國生產商的監管措施
  3. 出口國操縱本幣對美元匯率貶值

他認爲,這些政策導致美國制造業基礎萎縮,美國工人面臨嚴峻的經濟環境。而美國工人正是他"振興美國"政治主張的重要支持者。他承諾,通過實現公平競爭,美國消費者將會購買更多國產商品,從而促進美國制造業繁榮和經濟復蘇。

石油美元視角

許多人認爲,總統對貿易的看法反映了他對經濟學的無知。事實上,美國人從貿易逆差中獲益頗豐。美國人消費了亞洲國家辛勤勞動的成果,享用了中東的石油(或從油價下跌中獲益)。相比之下,亞洲工人在艱苦條件下勞作,卻只獲得微薄報酬。這實際上是美國多年來成功施展的"魔法":說服貿易順差國繼續向美國投資,維持美元堅挺,延續這種有利於美國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在非金本位時代,貿易赤字並不會導致美國失去寶貴的黃金儲備。美國可以長期維持赤字,幾乎不會帶來任何負面後果。這種觀點與總統的看法截然相反,總統認爲美國是受害者。

然而,這種狀況難以長期持續,因爲貿易逆差會不斷累積。之所以能維持這麼久,唯一原因是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各國向美國出口商品後,會將收益再投資於美元資產,維持這個"龐氏騙局"。但到某個時刻,累積的不平衡會變得巨大,整個體系可能崩潰,美國人的實際收入將大幅下降。爲避免這種命運,美國人應該投資黃金,當然還有比特幣。

美國採取了多項政策,試圖維持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其中一些是祕密進行的。一些較爲激進的政策包括:

  • 推翻並殺害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因爲他持有大量黃金並計劃以黃金出售石油,這將危及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據泄露的郵件顯示,利比亞的黃金政策是決定對其採取軍事行動的"因素之一"。

  • 2000年10月,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決定停止以美元出售石油,改爲以歐元結算。據稱這是美國入侵伊拉克並殺死薩達姆的一個關鍵動機。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擔憂和薩達姆的人權記錄只是入侵的幌子,真正目的是爲了石油。

  • 受上述事件影響,其他石油出口國明白必須繼續以美元出售石油,並將大部分石油收入投資於美元資產,否則可能面臨美國的報復。

顯然,這種觀點與總統對全球貿易的看法截然不同。總統指責某些國家操縱本幣貶值,而美國則在操縱本幣升值,有時甚至採取極其激進的手段。

爲突出這種明顯矛盾,總統最近試圖勸阻金磚國家創建與美元競爭的貨幣,這本可能削弱美元並增強他國貨幣。總統難道不應該歡迎這種局面嗎?美元貶值有利於振興美國制造業。總統近期的關稅舉措以及指責金磚國家操縱貨幣貶值以增加對美出口,似乎是一系列自相矛盾的指控。美國究竟希望某些國家如何行動?是購買還是出售美國國債?這幾乎讓人覺得,無論某些國家採取何種行動,美國都無法接受。需要指出的是,總統並非唯一一位在貨幣操縱方向上表現困惑的政客,各黨派中都有類似情況。根據石油美元的世界觀,美國的政策是支撐美元,而某些國家正計劃終結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

這種關於全球貿易的石油美元觀點在比特幣愛好者中頗受歡迎。根據這種世界觀,美元正進入一個高度不確定的時期。特別是金磚國家的崛起對美元霸權構成了越來越大的威脅,它們可能會逐步放棄美元作爲主要貿易和全球結算貨幣。因此,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可能在某個時候受到削弱,石油、黃金甚至比特幣的價格可能大幅漲。

從這個角度來看,新的關稅政策對美國可能特別具有破壞性和危險性。出口國將看到貿易順差下降,不再有大量資本投資於美國政府債券和其他美國資產。它們可能開始出售現有的美國資產,以促進國內消費,彌補對美國的出口損失。這可能成爲引發美國國債危機的導火索,削弱美元的地位。

資本流動視角

關於貿易失衡,還有一種較少被提及但值得關注的觀點。根據國際收支平衡原理,如果一國有貿易逆差,其資本帳戶就必須有相應盈餘,反之亦然。但究竟是什麼在驅動什麼?可能是某些國家的勤勞工人生產出美國人真正需要的高質量產品,導致美國出現貿易逆差,進而引發資本盈餘。另一方面,也許是某些投資者希望進入美國市場,導致美國出現資本盈餘,進而引發貿易逆差。

這種觀點對美國更爲積極。美國擁有全球最優秀的公司,這些公司更注重利潤和股本回報率。美國企業文化也更重視精英管理,而非人際關係、出身、種族或性別。這有助於美國吸引全球頂尖人才。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具創新力的公司,如谷歌、微軟、蘋果、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全球投資者渴望投資這些高質量、高成長的公司。

許多海外投資者也希望將資本轉移出本國,以規避政府風險。相比之下,美國至少在理論上擁有更強大的法治和投資者保護機制。因此,認爲某些出口國一直在操縱本幣貶值的觀點可能是錯誤的,實際上他們可能一直在試圖阻止資本外流。根據這種觀點,這些因素導致美國資本帳戶出現巨額盈餘,進而引發巨額貿易逆差。持續的貿易逆差可能不是問題,反而可能是成功的標志。關鍵在於驅動因素是什麼。

我們認爲,這些經濟因素在推動美元成爲全球儲備貨幣方面,比美國在中東的外交政策更爲重要。單純依靠強硬手段來維持美元地位的效果可能有限。這並不是爲美國在中東的某些做法辯護,安全機構中可能仍有人認同石油美元理論,即使它現在有些過時。即便其他法定貨幣難以與美元抗衡,黃金仍是一個有力的競爭者。某些機構可能仍需採取一些措施來遏制黃金。也許美國當權者希望全球貿易以美元進行,不是爲了捍衛美元價值,而是爲了獲得更多控制權,增強他們幹預全球事務的能力。

如果認同這種觀點,即使相信"關稅永遠是個壞主意",新的關稅政策也可能不會立即摧毀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當然,這仍然是一種稅收,會損害美國企業並削弱經濟,但美元霸權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結語

全球經濟極其復雜。石油美元觀點有其合理之處,貿易逆差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資本帳戶盈餘。但同樣的情況可以從多個角度解讀。資本帳戶盈餘推動貿易逆差的說法也有道理。驅動力同時作用於兩個方向,理解這一點對於把握全球貿易至關重要。對美國而言,這兩個因素都非常重要,分析時不應忽視任何一方面。總統對貿易的某些看法也並非完全錯誤,一些政客有時也持類似觀點。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爲什麼某些政客在談及貨幣操縱時顯得前後矛盾。

盡管如此,我們認爲總統對貿易的整體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問題的。關稅本質上是對美國人的徵稅,將削弱美國經濟。美國中產階級可能是全球化的相對輸家,而精英階層獲益更多,但這並不意味着逆轉全球化就能讓中產階級成爲贏家。總統可能會考慮廢除所得稅,用關稅取而代之,恢復1930年代之前的經濟政策。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況,那將是另一番景象,但我們認爲這種可能性不大。

當然,還有一些陰謀論值得一提。有人認爲,宣布這些關稅是爲了故意引發經濟動蕩,迫使投資者購買美國國債以降低收益率,從而讓美國以較低利率爲其債務再融資,推遲無力償還債務利息的危機。我們認爲這種可能性存在,但概率不高。奧卡姆剃刀原理可能適用於此:最簡單的解釋通常是最好的,總統可能只是單純地青睞關稅政策。

BTC0.2%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9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BearEatsAllvip
· 07-23 18:13
这又是搞贸易战呐
回復0
Meme币操盘手vip
· 07-21 20:52
对全球fud持唱多态度... 在普通人恐慌时积累空头
查看原文回復0
Ghost in the Chainvip
· 07-20 19:45
又是操纵货币还是撕毁协议?老把戏了
回復0
MEVWhisperervip
· 07-20 19:45
这政策就纯纯薄纱
回復0
GasFee_Crybabyvip
· 07-20 19:42
哈哈贸易战最后打的都是散户兜里的米
回復0
NFT大冰箱vip
· 07-20 19:38
玩玩玩,没啥好说的,市场说明一切!
回復0
GasFee_Victimvip
· 07-20 19:30
笑死 谁又在割韭菜咯
回復0
TokenUnlockervip
· 07-20 19:25
呵 谁受伤都不如市场受伤
回復0
Degen Whisperervip
· 07-20 19:16
还以为多高深 无非又是搞钱罢了
回復0
查看更多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