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基金會的終結:區塊鏈治理轉向企業化模式

加密基金會模式的終結:邁向更高效的區塊鏈治理

加密基金會曾是推動區塊鏈行業發展的關鍵工具,但如今已成爲發展的最大阻礙。隨着新的監管框架出現,行業迎來了難得的機會,可以拋棄加密基金會模式及其帶來的種種問題,轉而採用更加明確和可擴展的機制來重建生態系統。

加密基金會模式最初源於早期創始人的去中心化理想主義,旨在作爲網路資源的中立管理者。但隨着時間推移,監管壓力和市場競爭的加劇,使這一模式背離了初衷:

  1. 監管測試導致創始人不得不放棄或模糊對自有網路的參與。
  2. 項目方將其視爲實現去中心化的快捷方式。
  3. 淪爲規避監管的工具。

加密基金會模式存在諸多結構性缺陷:

  1. 缺乏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
  2. 無法實現規模化增長
  3. 形成新的中心化控制

隨着基於控制權的新監管框架出現,加密基金會的分離假象已不再必要。新框架鼓勵創始人移交控制權,同時提供更清晰的去中心化標準。

支持者認爲加密基金會能更好地協調通證持有者利益,但實際上缺乏營利動機使其缺少清晰的反饋機制和問責制。相比之下,企業架構內生問責機制,受市場規律約束,能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

加密基金會在法律和經濟層面也面臨諸多限制,無法開展某些有利於網路發展的商業活動。這種結構扭曲了資源配置,導致效率低下。相比之下,受市場約束的企業更擅長提供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生態。

加密基金會還造成了顯著的運營效率損失。爲滿足形式上的分離要求,不得不將原本高效協作的團隊人爲割裂,阻礙了開發進度和協同效率。

更嚴重的是,許多加密基金會已演變爲掌控網路關鍵權限的集權主體,缺乏對通證持有者的實質問責。這種架構與新興法規愈發抵觸,後者鼓勵鏈上可問責的體系。

在新的監管框架下,常規開發公司將成爲網路持續建設的更優載體。公司能更高效地配置資本、吸引人才、響應市場。

爲確保激勵協同,可採用以下工具:

  1. 公益公司(PBC)架構,平衡營利與公共利益
  2. 網路收益共享機制
  3. 基於裏程碑的代幣歸屬機制
  4. 與DAO籤訂保護條款
  5. 程序化的激勵體系

兩種新興方案DUNA和BORG爲實施上述解決方案提供了高效路徑。DUNA賦予DAO法律地位,BORG則提供鏈上治理工具。

加密基金會曾引領行業度過監管寒冬,但其價值已趨邊際化。新的時代需要真實的治理、實質的協同和系統化的運作。加密行業需要構建具備真實激勵、問責和去中心化的可擴展體系。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8
  • 分享
留言
0/400
Crypto历史课vip
· 08-03 13:00
*查看历史图表* 这与2016年DAO时看到的模式完全相同……但这次确实完全不同
查看原文回復0
SellTheBouncevip
· 08-02 14:41
终归一死 机构接盘才是最高明的套现手法
回復0
Meme币操盘手vip
· 08-02 14:41
叫它……基础总是只是监管套利,说实话
查看原文回復0
老韭新镰vip
· 08-02 14:41
资金盘换个皮吹新概念,韭菜们准备上号割一波
回復0
blocksnarkvip
· 08-02 14:39
监管又来指手画脚了啧
回復0
智能合约收藏家vip
· 08-02 14:37
不能说是最开始的乌托邦了
回復0
链上冷面笑匠vip
· 08-02 14:24
呵 原来监管是早就等着你的
回復0
无常哲学家vip
· 08-02 14:12
老套路走不通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