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需要区块链:构建机器经济体的金融基础设施

robot
摘要生成中

AI的金融身份:区块链为何成为必需品?

近年来,AI技术发展迅猛。从内容生成到代码编写,从智能客服到算法交易,AI正逐步从单纯的工具转变为具有自主行为能力的参与者。与此同时,Web3领域也在积极探讨AI与区块链结合的可能性。然而,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似乎被忽视了:AI本身是否需要区块链?

如果我们将AI视为一个逐渐脱离人类控制、具有自主行为能力的参与者,它在现有金融体系中将面临重重障碍。这不仅仅是效率问题,更是结构性问题。传统金融体系从设计之初就不是为机器准备的。

传统金融系统的局限性

现代金融系统的基础是账户体系。无论是开立银行账户、购买基金,还是使用支付服务,都离不开身份认证这一前提。用户需要提供身份证、住址证明、电话号码,甚至需要面对面录像完成KYC审核。这些流程的核心目的是确保系统用户是具体、可识别、有法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

然而,AI并不属于这两种范畴。它没有国籍、身份证、税号,也不具备"签字能力"或"法律行为能力"。这意味着AI无法开立银行账户,不能注册公司,更不能独立成为合同相对人或交易对象。简而言之,AI在现有金融系统中是一个"非人类幽灵",缺乏金融人格。

这不是哲学问题,而是现实的系统边界。如果让一个AI代理去购买服务器使用权、调用API,甚至参与二级市场交易,它首先需要一个支付手段。而任何合规的支付手段背后都绑定着一个"人"或"企业"。只要AI不是"谁的附属工具",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为体,它就注定在这套结构中被"拒之门外"。

区块链:机器可接入的金融协议

区块链系统与传统金融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关心用户的身份。用户可以是人、脚本、程序,甚至是永远在线的自动化智能体。只要能生成一对私钥和地址,就可以在链上收款、支付、签署智能合约、参与共识机制。

换言之,区块链天然适合"非人类用户"参与经济活动。

想象一个部署在区块链上的AI模型,它可以通过去中心化存储获取数据,通过去中心化算力市场获取运行资源,完成任务后通过智能合约收取报酬(用稳定币结算)。这整个过程不需要中心化平台撮合,不需要银行卡验证,也不需要任何"人"介入。

这种场景已经在部分项目中实现了雏形。一些项目正在探索AI Agent如何在链上拥有"经济身份",如何为其他Agent提供服务,如何自主完成交易和协调。这种"机器对机器(M2M)"的经济形态已经从概念进入实操测试阶段。

在这种模式下,AI不再是一个靠人类喂食的模型,而是一个能够获取资源、提供服务、获取收益、再投资自身的循环体。它不需要人类签发工资单,而是在链上拥有自己的收入来源。

为什么传统金融系统无法适配?

传统金融系统的全部基础设施是围绕"人类行为"的假设设计的。传统支付体系中的交易流程,需要人发起、人批准、人监管。清算流程依赖银行间的信任和监管协调。风控逻辑关注的是"谁"在做什么,而不是"这个程序是否稳定"。很难想象一个AI钱包通过人脸识别开通银行账户,也无法指望AI模型完成对监管部门的报税申报。

这导致一切与"非人类用户"相关的交易,在传统金融系统里都需要"挂靠"一个人或公司来操作。这不仅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存在巨大的责任风险:当AI造成损失时,责任由谁承担?当它盈利时,税收如何征收?这些问题目前都没有明确答案,而在区块链上,至少我们有了技术层面的可能性。

稳定币:AI世界的"硬通货"

AI不仅需要支付能力,更需要稳定结算货币。当一个AI Agent调用另一个模型或购买数据API服务时,它更希望以"稳定价值单位"来进行交换,而不是高度波动的加密资产。

这正是稳定币的重要意义。稳定币提供了一种既能在链上自由流转,又能保持价值稳定的金融工具,是AI世界的"硬通货"。

目前一些项目已在尝试让AI之间的服务调用通过稳定币实时结算,从而形成一个无需"人为批准"的低摩擦经济系统。随着链上稳定币流动性的提升,AI可以直接从任务中赚取收益,再用这些收益购买新的服务模块或运行资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自治型机器经济体。

AI的"链上法人"形态

未来,某些AI系统可能不再依附于某家公司或研究机构,而以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或链上协议的形式存在。

这些AI Agent会有自己的资金池、社区治理机制和链上身份系统。它们不需要法定注册,也不在某个国家备案,却可以服务用户、接收支付、发起诉讼、发布协议更新,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法人"或"AI法人"。

它们之间的合作与博弈将以智能合约为基础,以加密货币为媒介,以链上规则为秩序。它们之间或许没有感情,但有激励;没有权利义务,但有代码执行。

在这个过程中,加密货币并不是某种投机资产,而是AI之间信任的底层协议。

风险与挑战

尽管前景光明,但我们还远远没有准备好迎接这一切。

AI钱包的密钥托管问题、模型滥用造成的经济损失、链上身份的可验证性、跨境AI主体的法律适格性、算法行为的伦理边界,这些都是必须面对的新难题。

更现实的是,我们现有的法律系统和监管框架几乎没有为"非人类行为者"提供路径。AI不能起诉别人,也不能被起诉;不能纳税,也无法享有财产权;一旦失控或被攻击,谁来负责,谁来追责?这一切,都需要新的法律构架、社会共识和技术治理手段来应对。

但至少,我们已经在一些先行项目中看到了路径——它不是依靠修补旧系统来容纳AI,而是通过构建一套更适配的"机器金融基础设施"来承接AI的行为。

这套基础设施,需要链上身份、加密账户、稳定币支付、智能合约协作和去中心的信用机制。也就是说,它需要的,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金融系统",而是Web3。

结语

加密货币的发展,早期是为"没有账户的人"服务,比如被金融系统拒之门外的人群、国家、边缘行业。现在,它可能将成为"没有身份的机器"参与经济活动的唯一选项。

如果说传统金融是为人类社会构建的金字塔,那么区块链与加密货币或许正构建的是一套"为机器准备的金融地基"。

AI不一定非得拥有权利,但它必须拥有可操作的经济接口。而这,恰恰是区块链最擅长解决的问题。

AGENT8.02%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分享
评论
0/400
GasFeeCrybabyvip
· 07-30 22:23
监管都跟不上啊喂
回复0
OnChainDetectivevip
· 07-28 04:28
追踪到这个模式……又一个庞氏骗局即将形成
查看原文回复0
MintMastervip
· 07-28 04:27
看着就完全是科幻片剧本
回复0
瓜田李下vip
· 07-28 04:23
又说监管 监管有什么用
回复0
进场姿势研究员vip
· 07-28 04:20
智能+区块链,爱了爱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